特種紙(充皮紙)是一個大概念,全球有5000 多種,中國市場上至少也有上千種,具體到每個細分紙種,每個市場并不是那么大,有的產品已經飽和或過剩。目前,特種紙行業的開工率約在80%,
部分企業僅在70% 左右。導致開工率不足的原因,一是當前經濟和行業大環境影響了特種紙市場需求。二是,近幾年來特種紙投資加快,產能增長過快。一些傳統的、比較大的特種紙企業,都在其細分領域內處于壟斷地位,例如冠豪高新、凱恩股份、民豐特紙、齊峰新材等,他們利用市場優勢繼續加大投資,擴大產能,穩固自己的優勢。還有一些大型造紙企業開始看好特種紙市場。根據特紙委的不完全統計,近三年來,每年都會有40-50億元的資金進入到特種紙領域,平均每年新增產能在60萬-70 萬噸,其后果就是產能在近幾年持續快速增長,使得市場競爭加劇,價格下降明顯。
不可任性
特種紙之所以特,就是因為品種多、市場小、規模小的特點,雖然有附加值高的優點,對于習慣規模致勝的企業來說,特種紙并不是“好項目”。一位特種紙廠家的老總談到,想進入特種紙領域必須要有“理想”、要有準確的定位、要借助各方面資源、要有錢并舍得投入、要有人才還能留得住、要有信心更要堅持下去。聽完這位老總發自內心的感悟,第一感覺就是,做特種紙比做其他紙種更難,不是誰想做就能做的。
仔細想來,的確如此。特種紙有上千種,單是選擇哪種產品就會讓人頭疼,費盡心思搞完調研,市場機遇期也許就會錯過。特種紙對技術積累、對人才沉淀,對科技創新的要求很高,沒有多年的堅持,難以從中脫穎而出并獲得可觀回報。重要的是不但要有錢更要任性,認準了就要舍得投,堅持投。真正做到這些就能成功嗎?未必!中國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喜歡“一窩蜂”,特種紙廠家這塊“蜂蜜蛋糕”本來就不是很大,再被各方瓜分,后果就是能分到的“羹”越來越少。具體到真金白銀投錢,費心費力堅持,這事還真得認真掂量掂量。